中华龙鸟:一个有争议的恐龙在飞行的起源上
有羽毛的恐龙
中华龙鸟(Microraptor gui),一种生活在大约 1.2 亿年前的小型有羽毛恐龙,在古生物学家之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它的飞行能力及其在鸟类进化中的重要性。
臀部解剖学与飞行姿势
关于中华龙鸟的主要争论之一是它在飞行中的后肢位置。2010 年,亚历山大及其同事的一项研究提出,中华龙鸟将它的后肢像鳄鱼一样向两侧展开,形成第二对翅膀。这种姿势可以让它更有效地滑翔。
然而,布鲁萨特和布鲁厄姆随后的一项研究对这个假设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中华龙鸟的臀部解剖学,特别是上髋臼嵴的缩小和反转转子的增大,将阻止它像亚历山大及其同事所提出的那样张开双腿。布鲁萨特表示,这将使所提出的姿势“在解剖学上不可能”。
保存和解释
关于中华龙鸟臀部解剖学的争论部分源于恐龙化石的保存。亚历山大及其同事使用的臀部标本被压扁了,这可能导致他们错误地得出约束性特征不存在的结论。然而,布鲁萨特和布鲁厄姆认为,即使在被压碎的情况下,也清楚地表明中华龙鸟拥有这些特征。
与其他驰龙类的关系
中华龙鸟与其他驰龙类恐龙密切相关,包括保存有未被压碎骨盆的驰龙。在驰龙中,臀部的约束性特征存在,这进一步支持了布鲁萨特和布鲁厄姆的论点,即中华龙鸟不可能将它的双腿完全向两侧展开。
在飞行起源中的意义
中华龙鸟在飞行起源中的意义仍然不确定。在中华龙鸟生活的时代,早期的鸟类已经存在,中华龙鸟可能只是众多独立进化出滑翔能力的小型有羽毛恐龙之一。
布鲁萨特认为,有必要在其他驰龙类和伤齿龙类的背景下研究中华龙鸟,这些恐龙在体型、羽毛被覆和推测的生活方式上差异很大。为了声称中华龙鸟的滑翔能力是鸟类起源的先驱,就必须证明这种能力被鸟类的直接祖先所保留。基于目前的证据,这是不确定的,甚至不太可能。
持续的争论
尽管争论仍在继续,中华龙鸟仍然是一个迷人且神秘的恐龙,它为飞行的进化提供了宝贵的见解。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了解它在鸟类起源中的作用以及有羽毛恐龙的各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