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玳瑁贸易对玳瑁的毁灭性影响
历史性过度开发
150 多年的数据显示了玳瑁贸易令人担忧的规模及其对玳瑁的毁灭性影响。在此研究之前,有关贸易的数据仅追溯到 1950 年,但研究人员现在已深入研究了 1844 年至 1992 年的档案,揭开了隐藏的过度开发历史。
惊人的数字
分析显示,1950 年之前已有超过 1,186,087 磅的玳瑁进入市场,这大约相当于 880,000 只个体乌龟。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基于 1950 年以后数据的先前估计。
竭泽而渔
研究人员质疑了只针对成年大乌龟的甲壳的假设。由于大型乌龟被捕杀,捕捞活动扩大到包括更多幼年和未成年乌龟,这一过程被称为“竭泽而渔”。这种做法进一步耗尽了海龟种群。
重新计算收获量
利用当代非法玳瑁运输的数据,研究人员重新计算了 150 年来收获的海龟数量。结果令人震惊:
- 仅限成年大型个体:4,640,062 只
- 混合成年个体:5,122,951 只
- 年龄混合:9,834,837 只
- 竭泽而渔:8,976,503 只
历史贸易路线和 IUU 捕捞
玳瑁的历史贸易路线与当今的非法捕捞行为仍然相关。研究人员表明,参与玳瑁贸易的网络和经营者可能为当代非法、不报告和无管制 (IUU) 捕捞奠定了基础。
持续的威胁
尽管自 1977 年以来受到国际保护,但玳瑁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仍然遭到非法捕捞,通常用于出口到中国。该研究强调了加强对沿海渔业和商业船队的监督以保护海龟和其他濒危海洋生物的必要性。
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提供了有关玳瑁贸易对玳瑁的历史影响的宝贵见解。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充分了解这种开发的长期后果,并制定保护这些极度濒危动物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