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桑德海姆失落的大学音乐剧《菲尼的彩虹》重现天日
失落录音的发现
记者保罗·萨尔西尼在整理办公室时,在一张从地板缝隙中掉出来的 CD 上发现了惊喜。播放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听到的是史蒂芬·桑德海姆失落已久的大学音乐剧《菲尼的彩虹》的现场录音。这 19 首曲目时长超过一小时,此前从未公开发表过。
桑德海姆的早期作品
桑德海姆在 18 岁时,即 1948 年就读于威廉姆斯学院二年级时,创作了《菲尼的彩虹》的音乐。剧本和歌词由他的同学乔赛亚·T·S·霍顿共同创作。这部音乐剧是对斯温德勒赫斯特预科学校的大学生活的讽刺,而这所虚构的大学是以威廉姆斯学院为蓝本的。
主题与主导动机
在《菲尼的彩虹》中,桑德海姆探索了后来成为其后期作品核心的主题,例如渴望和爱情。歌曲《我怎么知道?》是桑德海姆众多表达对爱与联系的渴望的歌曲的前身。
桑德海姆的早期习作
桑德海姆最初不愿发表自己的早期作品,因为他认为这些作品质量不够。然而,专家认为包括《菲尼的彩虹》在内的这些作品,为他艺术发展的轨迹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重大发现和保护
《菲尼的彩虹》录音的发现引起了桑德海姆学者和粉丝的极大兴趣。萨尔西尼计划将自己的副本捐赠给密尔沃基的桑德海姆研究收藏馆,供公众聆听。也可能还有其他副本在流通。
桑德海姆的遗产
桑德海姆对音乐剧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包括《西区故事》、《吉普赛》和《理发师陶德》,重新定义了这一流派。《菲尼的彩虹》等早期作品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的创作历程,以及塑造他杰出职业生涯的主题。
“早期习作”的价值
桑德海姆认为,观众欣赏早期和不完美的作品对于理解艺术家的成长至关重要。《菲尼的彩虹》的重新发现提醒我们,即使是最著名的艺术家,其根源也在于卑微的开端。
其他详细信息
- 《菲尼的彩虹》的灵感来自《菲尼亚的彩虹》和当时的威廉姆斯学院校长詹姆斯·菲尼·巴克斯特三世。
- 序曲和歌曲《我怎么知道?》已收录在各种选集和专辑中。
-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高级音乐专家马克·艾登·霍洛维茨协助追查到了录音的第二份副本。
- 桑德海姆研究收藏馆是桑德海姆作品研究人员和爱好者的宝贵资源。
发现的意义
《菲尼的彩虹》的重新发现不仅丰富了桑德海姆的作品,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探索其天才的起源。它证明了音乐的持久力量,以及保存艺术遗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