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条纹:不仅仅是为了伪装?
斑马条纹之谜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斑马条纹的用途。一些人认为它们提供了伪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具有社会或体温调节功能。
伪装还是不是?
传统观点认为斑马条纹有助于动物躲避捕食者。然而,最近发表在 PLOS One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
研究人员使用坦桑尼亚斑马的数字图像来模拟动物在不同捕食者(例如狮子、鬣狗和其他斑马)眼中将如何出现。他们发现,虽然人类可以在白天 50 米处和黄昏时 30 米处发现斑马,但捕食者无法在那么远的地方看到它们。
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人类可以看到比斑马远 2.6 倍、比狮子远 4.5 倍、比鬣狗远 7.5 倍的斑马条纹。这表明,至少在远距离,条纹并不能作为有效的伪装。
研究人员还发现,捕食者可以在近距离与其他猎物一样清楚地看到斑马的轮廓。斑马在远距离也很难看到彼此,这表明条纹没有真正的社会优势。
替代理论
如果斑马条纹主要不是为了伪装,那么它们还有哪些其他用途呢?已经提出了几种替代理论:
- 树干拟态:一些科学家认为,斑马条纹模仿树干,在树木繁茂的地区让捕食者感到困惑。
- 背景融合:其他人提出,条纹有助于斑马融入周围环境,使它们对捕食者不那么显眼。
- 叮咬蝇威慑:另一种理论是斑马条纹可以阻止叮咬蝇。然而,最近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没有发现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
多因素起源
PLOS One 研究背后的研究人员认为,推动斑马条纹形成的选择性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和复杂的”。换句话说,斑马条纹可能出于多种原因而进化,包括伪装、社会信号和体温调节。
结论
关于斑马条纹用途的争论远未结束。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将条纹视为伪装的传统观点可能并不完全准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了解这种标志性动物图案的进化起源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