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理论:紫外线和维生素 D 缺乏症的作用
环境变化与大灭绝
6500 万年前发生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是一场彻底改变地球生命历程的大灾难。其中,恐龙的灭绝尤为引人注目。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紫外线和维生素 D 缺乏症假说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哈里·马歇尔的佝偻病假说
1928 年,病理学家哈里·T·马歇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恐龙可能是死于佝偻病,一种由维生素 D 缺乏引起的疾病。马歇尔认为,大量尘埃遮蔽了太阳,切断了恐龙获取紫外线(UV)的途径,而紫外线正是维生素 D 合成的必要条件。
维生素 D 缺乏症的证据
几十年后,斯坦福大学的查尔斯·科克尔在古生物学杂志上重新审视了马歇尔的假说,并提供了新的证据。科克尔指出,蕨类植物等构成恐龙主要食物来源的植物,缺乏吸收紫外线的化合物。这表明恐龙可能难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 D。
食蛋假说的质疑
一种流行但有缺陷的灭绝理论认为,小型哺乳动物大量食用恐龙蛋,导致恐龙灭绝。然而,这一理论无法解释维持如此庞大的哺乳动物种群所需的恐龙蛋数量。此外,古生物学家也没有发现恐龙蛋被广泛捕食的证据。
紫外线的影响
科克尔进一步发展了马歇尔的假说,他提出,臭氧层周期性变薄导致的过量紫外線辐射可能是造成大灭绝的原因。紫外線可以损伤 DNA 并抑制免疫系统,使生物更容易遭受疾病和环境压力的侵害。
臭氧层变薄的证据
虽然臭氧层破坏假说仍处于推测阶段,但有证据表明它可能发挥了作用。研究表明,在白垩纪时期,臭氧层比现在更薄,更多的紫外線可以到达地球表面。
持续的研究和影响
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仍在不断地得到完善和争论。马歇尔的原始假说和科克尔关于紫外线的后续研究,为了解可能导致这场大灭绝的环境因素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维生素 D 的重要性
维生素 D 缺乏症与现代动物的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包括骨骼畸形、肌肉无力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很可能,在紫外線照射受限的时期,恐龙也遭受了类似的健康问题。
环境变化与未来的灭绝
对恐龙灭绝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环境变化对现代物种的潜在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继续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考虑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植物和动物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