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科学古生物学 艾伯塔龙的受伤揭示了古代恐龙的互动方式

艾伯塔龙的受伤揭示了古代恐龙的互动方式

by 彼得

艾伯塔龙的受伤揭示了古代恐龙的互动方式

受伤的艾伯塔龙颌骨的发现

TMP 2003.45.64 也许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化石,但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它包含了有关古代恐龙生活的宝贵线索。这种大型暴龙艾伯塔龙的下颌骨具有一系列切口,揭示了史前遭遇的故事。

暴龙的咬痕

艾伯塔龙颌骨上的切口被确定为由另一只暴龙的牙齿造成的。在其他暴龙化石上也观察到了这种类型的伤害,这表明这些巨大的捕食者在战斗中经常互相撕咬。损伤模式将暴龙的咬痕与由微生物引起的损伤区分开来。

多处咬伤

有趣的是,菲尔·贝尔在他的研究中描述的艾伯塔龙颌骨显示了两个不同咬伤事件的证据。颌骨前部的一个深槽是新鲜而光滑的,而后面三个平行的齿痕和一个穿刺伤已经愈合。这表明艾伯塔龙在与另一只暴龙的战斗中幸存下来,但在临近死亡时遭受了第二次咬伤。

其他病理学发现

受伤的颌骨并不是在干岛野牛跳跃省立公园的骨床上发现的唯一表现出病理学特征的骨骼。贝尔鉴定了另外五块具有异常的骨骼,包括来自不同个体的受损肋骨和趾骨。肋骨已经骨折并愈合,而趾骨表现出称为骨赘的骨质增生,形成于韧带或肌腱附着处。趾骨病变的重要性尚不确定,因为骨赘可能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

病理发生率低

尽管发现了这些病理学骨骼,但贝尔指出,所检查的 26 只艾伯塔龙个体中受伤的总体发生率相对较低,只有两只个体有六处受伤。这与其他大型掠食性恐龙(如异特龙和马君龙)的骨床形成对比,后者的病理发生率较高。受伤发生率差异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

古病理学意义

恐龙的受伤和疾病可以为它们的行为、生态相互作用和健康状况提供宝贵见解。对古病理学(即分析古代生物病理学变化)的研究使研究人员能够重建已灭绝动物的生活并了解它们所面临的挑战。

艾伯塔龙的种群动态

干岛艾伯塔龙种群中病理发生率较低表明,这些恐龙可能比其他暴龙物种不易受伤。这可能是由于栖息地、猎物获取或社会结构等因素造成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这些可能性并深入了解艾伯塔龙的种群动态。

与其他恐龙骨床的比较

比较不同恐龙骨床中的病理发生率可以提供有关影响恐龙健康和生存的环境和生态因素的宝贵信息。与其他暴龙骨床相比,干岛艾伯塔龙种群中病理发生率较低,这引发了关于这个特殊生态系统独特特征的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

在艾伯塔龙种群中发现受伤的骨骼为古病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未来的研究可能集中于识别额外的病理标本、调查受伤的原因和后果,并比较不同恐龙物种和种群的健康状况。这些调查将增进我们对恐龙古生态学及其在古代环境中所面临挑战的理解。

You may also like